聚焦如何保障新市民、青年人無憂安居的問題,近日,省住建廳調研組趕赴常州,調研住房公積金支持新市民和青年人安居的路徑。
最近,常州市民劉女士和丈夫來到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辦理住房公積金提取業務。劉女士夫妻倆老家在東北,來到常州以後一直租房居住,新政推出以後,劉女士覺得該項政策對新市民非常友好,便第一時間進行辦理。 按照新政,繳存者本人及配偶在本市無自有住房且租賃住房的,每人每年支付房租提取住房公積金總額最高可達15000元,是原政策最高提取額度的125%。
劉女士:「兩個人就可以取到三萬,因為我是和我丈夫兩個人,以前取得稍微有點少,現在取的比以前增加了很多,稍微減輕了我們的壓力,這個政策挺好的。」
常州先進製造業發達,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和技術工人。針對這一特點,常州推出「青春留常」住房公積金政策,將政策扶持重點從面向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的畢業生,拓展到高職和技工類院校畢業生。今年已有11911名2023屆畢業生申請享受首次繳存補貼,預計今年還將發放首次繳存補貼和留常繳存補貼2300萬元。
今年6月畢業的常州市工貿高級技工學校學生王晨冉告訴記者:「在青春留常的政策下,無論是在常州工作還是購房得到了極大的保證,對以後的一個買房也有一個很大的政策優惠。首次補貼每個人300元,留在常州依法繳納社保6個月,那補貼是2500元等等,所以我覺得這個政策對於我們畢業大學生來說是很有利的。」
值得一提的是,新市民、青年人群體中有很大比例是靈活就業人員。截至2023年5月,全省有16萬9千多名靈活就業人員自願繳存公積金1.51億元,有3萬5千多名靈活就業人員提取公積金0.88億元,發放貸款566筆2.69億元。
作為全國率先開展靈活就業人員參加住房公積金製度的試點城市之一,常州對未繳存住房公積金但有在常安居意願的新市民、青年人群體,推出「寬進寬出、同責同權、能轉能通」政策的「常州方案」,即降低門檻,16—65周歲沒有正式單位的人員均可自願繳存住房公積金;靈活就業人員與在職職工同等履行繳存義務、享受使用權益;靈活就業人員與單位職工身份無障礙轉換。
省住建廳住房公積金監管處處長葛仁軍說:「靈活就業人員工作可以靈活,但住房要穩定。對於青年人,我們的目標是讓公積金陪伴他們全職業周期。對於新市民,我們希望讓其享受老市民的住房紅利。」
下一步,江蘇計劃在全省持續推廣常州等地經驗,鼓勵有條件城市以財政補貼等方式引導靈活方式就業人員參加住房公積金製度,讓更多群體享受到公積金的福利。葛仁軍:「把它這個製度進行推廣,把共性的一些好的政策,我們把它規範化,通過這幾個途徑來把這個好的製度真正的變成為民服務的一項工作。」
另據了解,對調研征集的購房首付籌資難、貸款審批難等問題,省住建廳擬定了《提取住房公積金支付購房首付款實施方案》、《江蘇省住房公積金貸款+商業貸款聯合審批應用導則(試行)》,目前正在全省征求意見。此外,江蘇還在積極探索和實踐「帶押過戶」住房公積金貸款新模式,《江蘇省住房公積金「帶押過戶」貸款應用導則(試行)》,目前在第二次征求意見,最快下半年出臺。未來將通過省級導則,努力實現全省「帶押過戶」貸款業務規範化、標準化,減輕職工存量房交易負擔,縮短交易周期,提升住房公積金使用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