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雨可能比『7·21』大。」「它大就大去吧,省得去花錢遊泳。」
「水要是滿了它倒灌。」「不賴您!」
東城區龍潭大街百果園12號地勢低窪,大雨將至,有雨水倒灌的危險。為確保安全,大街為居民組織了暫時住處,住在這裏的白叟卻不願搬。勸說了半天,白叟就是不走,大街工委書記馮業水親身上陣,所以就有了這番對話。
這「鬥智鬥勇」的一幕,讓馮業水上了熱搜。許多人了解馮業水,都是從這番苦口婆心的勸說開始的。有網友慨嘆:底層幹部真難,大眾工作不容易。更有網友直呼:「太費書記了。」
關於網友的「同情」,馮業水一笑而過。「這就冤枉了?你看我們的居民多心愛啊。」馮業水笑著道出了那天堅持要勸居民搬運的原因。百果園12號是一個低窪院,路面比院子高出足足三四十厘米,一遇到大雨院裏就會積水。這一次,雨勢跟以往都不同。北京稀有發布了暴雨赤色預警。
「我們不能抱僥幸心理。」馮業水說,房子地勢低,雨水就會灌進居民家裏。而居民家裏的電源插座安裝得比較低,一旦進水就會有觸電的危險。為了安全度汛,大街有必要替居民想得更周全。
終究,大街幹部的努力沒有白費。過後計算,龍潭大街共分散搬運居民8戶18人,除1人投靠親朋外,其他都被安置在大街組織的賓館。在本次強降雨中,大街轄區內共倒伏樹木4棵,地面陷落3處,呈現積水點8處。由於做了完備的應急預案,轄區內所有險情點位都得到了及時處置,無一人在強降雨中受傷。事實證明,大街幹部不是「小題大做」,更不是「危言聳聽」。
「我們的起點是為了大眾好。」回憶當時勸說白叟的場景,馮業水說,做大眾工作,有時大眾不理解,被懟兩句、挨兩句批判再正常不過。在旁人看來,底層幹部不容易;而在他看來,「被大眾懟兩句不算啥。」
相比之下,整治「拆墻打洞」、拆違、撤除地鎖等工作才是「硬骨頭」。這些現象,歸於社區裏的「惡疾」,有的甚至是歷史遺留問題,對底層幹部考驗不小。
「底層幹部要頂住壓力,不能畏難。」馮業水說,這些現象歸於少數人侵占了其他居民的利益,有必要得辦。但在解決問題時,需求換位思考,要設身處地。
「為什麽搶占停車位,說明停車難;在走廊裏堆放雜物,肯定是家裏空間小。」馮業水說,做大眾工作,要和大眾談心,把他當親人,而不是把他放到對立面。
由於整治「拆墻打洞」,馮業水從前上過北京電視臺《向前一步》欄目。那是2018年,他還在北新橋大街工作。
當時,東直門南小街整治「拆墻打洞」上了電視,面臨居民的不理解,馮業水也是苦口婆心地做工作。節目錄完了,一位居民還是不甘心。過後,他特意找到這位居民談心,終於解開了對方的心結。「我們現在關系好著呢。」馮業水說。
前幾天,這位居民在網上看到了馮業水勸說白叟搬運的視頻,特別發來一個大拇指的表情,半開玩笑地說:「我還說在大街有人呢,結果您現已到龍潭了。」時隔5年,這位居民仍然記住當年勸導他的馮書記。
「你看,我們的居民多善良。」馮業水說,正是由於有這樣的大眾,讓他感到樂在其中。「我的崗位是最底層的崗位,但也最能體現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