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嗚嗚嗚……」清晨6點,汽笛在麗水景寧縣千峽湖水庫的綠水青山間響起,金頭會渡頭的渡工孫勁松敞開了一天的作業,左手熟練地打著方向舵,右手穩穩地推動操縱桿,渡船緩緩向彼岸駛去。
七八分鐘,是從金頭會碼頭到彼岸的塘底灣碼頭所需的時刻,這條嵌入景寧山間的水上交通線,承載著兩岸人民的幸福感,是「八八戰略」在景寧的生動實踐,也是城鄉一體化展開的縮影。
「曾經,鄉民到湖彼岸需要從下流的溫州寮大橋繞行,開車要兩個小時,現在只需群眾有需求,我們就會第一時刻擺渡。」孫勁松說,村莊與縣城變得更近了。
2022年1月28日,千峽湖金頭會渡頭正式啟用,渡船船體分上下兩層,上層甲板為駕駛艙與客艙,下層甲板作載車用,既能渡人也能渡車。
這條長約700米航線一頭連著景寧縣城,一頭輻射渤海鎮石塘山、後礱、旦水3個行政村,惠及658戶2100余人。
6點30分,2輛三輪車,4人;7點,1輛卡車,1輛小車,1輛三輪車,7人;7點15分,2輛小車,2輛三輪車,6人;……記者翻看厚厚的航行日記,孫勁松每天至少要跑30多個來回。
心細的孫勁松發現,船上的乘客發生了變化,曾經是以當地鄉民為主,擔著農作物到縣城裏交易,現在,來自溫州、金華等地的遊客多了起來。
嗅到商機的石塘山村鄉民金東木去年10月從北京回到村裏,在塘底灣碼頭邊開出了全村第一家農家樂,3個月賺了3萬多元。
「本年年初三,從永康來了40多位遊客,到村裏體驗年味,給遊客們預備的菜色都是純天然的有機食品,魚是千峽湖裏釣的,菜是自家種的……」金東木饒有興味地敘述著本年的生意,他方案下一年將老宅改造成民宿,讓遊客能在村裏留得下、玩得久。
渡船行至湖中央,唐代詩人李白筆下的「兩岸青山相對出」現象躍入眼簾:一望無際的湖水,碧波蕩漾,兩岸山脈彎曲彎曲,山勢突兀、形態萬千。
在千峽湖景寧境內,總長約113公裏航道兩岸,散落著17個村落。17處渡頭,40個碼頭,將3.4萬人與縣城緊密聯系在了一同。
早在2015年11月,景寧縣成立了全國首個農村渡運公交有限公司,乘坐渡船就像乘坐公交車相同便利,並且還不收取任何費用。
在動身7分23秒後,渡船穩穩停靠塘底灣碼頭,這一靠,對孫勁松來說僅僅完成了一趟作業,但這一靠,對石塘山村有著特殊的含義。
山羊飼養基地、水果基地、茶葉基地,一個個項目為村莊經濟註入生機;立面整治、停車場建設、綠道 古道,一個個項目敞開探究交旅交融展開的路子。
「信心又回來了。2022年村集體經濟較上一年增長了50%,不只鄉民增收了,還帶動周邊村子鄉民的工作。」石塘山村書記夏培和說,當交通不再成為「瓶頸」,村子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不止於此,鄉民的生活品質也提高了。「不在縣城,也能享受到縣城的服務。」鄉民們都笑著談起生活中的小確幸:一月一次送醫下鄉展開義診服務,康莊小巴公交車從原來的預定式變為固定班次……其實,關於城、船、村的故事在麗水還有很多,一艘艘城鄉交融之船在廣袤的山水間奔波。目前,麗水市共有渡頭61個,占浙江省總數近二分之一,觸及7個縣(市、區),38個鄉鎮,72個行政村,年渡運量超過150萬人次、渡運車輛16萬車次。
「嗚嗚嗚……」汽笛又在綠水青山間響起,「擺渡人」們又駛入千峽湖這幅巨大的水墨畫中,畫外,他們用渡船架通村子的「奔富路」。